|
中草藥提取物的發展背景时间:2023-02-27 中草藥提取物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,現著重對以國際市場的目標市場的中草藥提取物產業化的背景、生產經營現狀、有關策法規、技術基礎、市場關系等方面作初步探討。 一、中草藥提取物發展背景 1、國際天然健康產業的發展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傳統醫學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;純化合物新藥開發難度大、周期長、費用高,使中草藥提取物和復方藥物的開發成為新的選擇;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大,易產生抗藥性,而天然中草藥提取物在這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;“回歸自然”、“綠色”消費成為時尚,使中草藥提取物理所當然地成為醫療保健的良好選擇。 對中草藥提取物的認可,營造了巨大的中草藥提取物產品市場。 在國際醫藥市場上,天然中草藥提取物已占30%份額,市場銷售額約270億元;1994、1995、1996、1997年美國植物藥銷售物分別為50、58、65、120億美元,年增長在12%~16%之間;1994年歐盟中草藥零售額為60億美元,其中德國30億美元,法國16億美元,并以年增長10%的速度發展。 日本漢方制劑1993 年銷售額達2500億日元,增長達15%以上,包括中草藥提取物在內的植物提取物可以直接應用,也是中草藥提取物藥制劑的主要原料,同時可應用于營養補充劑、化妝品等,是天然醫藥保健品市場上的核心產品,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。 2、中草藥提取物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中草藥提取物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,也是頗具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,我國對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給與高度的重視。 國家科技部推出中藥現代化產業行動計劃并于1998年開始實施,國家計委于2000年啟動了現代中草藥提取物產業化重大專項,并把中藥標準提取物作為重點支持對象,國家經貿委鼓勵包括中草藥提取物在內的創新中藥的發展,大大地推動了中草藥提取物產業的現代化發展,為中草藥提取物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。 提取物是國際天然醫藥保健品市場上的一種新的產品形態,是現代植物藥先進技術的載體,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質量檢測技術,HPLC,HPTLC,GC,GC-MS,HPLC-MS等分析儀器和技術在中草藥提取物中得到應用,在國際中草藥提取物產品中,中草藥標準提取物在技術水平和價值地位僅次于天然藥物。中草藥提取物體現了中藥產業的技術進步,體現了中草藥提取物現代化的發展要求。 中草藥是我國目前出口中最具優勢的產業,近幾年來,中草藥提取物的進出口之比的顯性優勢比較明顯并相對穩定,加入WTO后中藥國際化和現代化發展更為迫切,在中草藥提取物出口產品中,中草藥提取物在技術、市場許可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。 中草藥提取物是對中藥材的深度加工,具有開發投入較少,技術含量高、產品附加值大、國際市場廣泛等優勢和特點,是目前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的一種理想方式,中草藥提取物經理數十年的發展,已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,出口比例已超過中成藥,并呈現上升趨勢。 二、中草藥提取物生產經營現狀 目前我國中草藥提取物產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,專業生產企業有200家以上,不少中成藥、精細化工等生產企業也生產提取物,經營企業有200-300家,經營規模普遍較小。最大不超過千萬美元。 中草藥提取物產品種數量上百種,1999年全國出口量為9937噸,據不完全統計,中草藥提取物的年出口額近億美元,在中藥出口商品中的構成比呈現明顯上升,1998年、1999年中成藥的出口額構成比分別為16.3%和15.4%,均低于中草藥提取物的構成比。 中草藥提取物出口至美國、亞洲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,以美國和日本為主,而用草藥較多的德國則出口較少,其主要原因是德國對產品質量控制嚴格,技術要求較高,為我國中草藥提取物出口留下一塊依托技術進步來開發的空間。 中草藥提取物研制、生產、流通等各個環節,從宏觀到微觀尚缺乏必要的管理規范,產品品種多,規格雜,生產企業多面小,經營渠道雜,經營秩序混亂,產品質量良莠不齊,損害中藥出口產品的形象,致使中草藥提取物平均出口價格大幅下降。 1999年中草藥提取物平均出口價格較上年度降了27.2%,美國一直排行在前十位的三個產品;銀杏葉提取物,貫葉連翹提取物和 KAVA 提取物,其中銀杏提取物的原料主產國是我國,由于各地一哄而上,能生產出銀杏酸指標合格產品的工廠很少,三年時間其價格跌了十倍,而意大利的銀杏葉提取物卻仍然保持400美元/KG價位。 惡性降價造成了企業效益下降和資源的嚴重浪費,中草藥提取物需要產業化的調控和規范。 三、中草藥提取物產業政策概況 國家科技部、外經貿部、財政部、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以國科發計字[1999]565號文聯合發布《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》,將400多味“藥用植物提取物顆!币05116310號列人目錄中。 同時把銀杏葉提取物、紫杉醇、鬼白毒素、三尖杉酯堿、麻黃提取物、香豆素類、高三尖杉酯堿、蘆丁、茶黃色素、紅曲紅色素等提取物類產品列人目錄中,充分體現了中草藥提取物的技術含量高和市場影響大等特性。 國家計委正啟動的“現代中藥產業化”重大專項,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、治療病癥確切、質量標準完善、安全穩定、服用方便、生產條件符合GMP要求、單品種市場潛力大、具有競爭力的中草藥標準提取物的產業化,鼓勵開發源于中草藥提取物的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市場的提取物商品,以帶動解決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、質量控制能力的提高,引導這一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。 國家計委、國家經貿委頒布的《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的產業、產品和技術目錄(2000年修訂)》,列人了“中藥有效成分的提煉、純化和分析技術開發”、“高附加值出口優勢產品生產”等項目,并將“中草藥提取物的產生化”納人了《中藥行業十五規劃》。 中草藥提取物的生產目前納人了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》中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范疇。 四、中草藥提取物技術概況 1、中草藥提取物工藝技術和設備 中草藥提取物對生產條件、生產技術要求較高,很多先進的提取、分離、純化和干燥設備和技術應用于中草藥提取物的生產,這些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中藥制藥工程技術和裝備水平。但這些技術并非普及至每個中草藥提取物生產企業,更多的小企業由于資金、人才、信息的缺乏,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。 2、中草藥提取物分析檢測技術 中草藥提取物要求對效標成分和有害物質進行定量分析、或與標準品進行對照、或采用指紋圖譜進行鑒定,對原料、生產過程和成品均需進行嚴格檢測,以美國天然陽光公司為例,從原料開始至成品出廠,共進行 150項檢測。 因此,在中草藥提取物的質量控制中,現代的分析儀器是必不可少的,以HPLC應用最為廣泛,同時GC,HPCE,GC-MS, HPLC-MS,UV和原子分光等方法和儀器也常常用到。 經統計,約有75%以上的中草藥提取物檢測采用了HPLC,而中國藥典收載的中成藥只有10.9%產品采用。但業內技術水平較低的企業往往不具備儀器分析能力,商業企業很少具備這些條件。 中草藥提取物的產業化,在生產經營全過程須建立和執行一系列技術標準和規范,以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,規范行業經營管理秩序,對于進一步擴大出口,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。 以上內容由濟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,歡迎您留言評論! |